- · 《资本市场》期刊栏目设[07/01]
- · 资本市场版面费是多少[07/01]
- · 《资本市场》投稿方式[07/01]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资本市场“大投保”格局(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22年9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证监会发布五宗证券犯罪典型案例,涉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操纵证券市场罪,利用
2022年9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证监会发布五宗证券犯罪典型案例,涉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操纵证券市场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内幕交易罪,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等证券犯罪。这些典型案例的公开既是向市场明确传递零容忍信号的重要举措,也是向市场揭示证券违法犯罪手段,普及证券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的重要方式。
顾功耘认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其中95%以上属于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这个投资者结构,决定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是重中之重,也就决定了在我国设立专业的投资者保护机构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证监会共调查案件1458件,其中正式立案500件。其中,2012年是证监会执法力度最大、查办案件最多、移送刑事追责案件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件。
法治护航,投资者得益。十年来,资本市场崇信守法、惩恶扬善的导向持续强化,始终坚持“零容忍”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使投资者权益保护收获了实效。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法治基础显著夯实。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在此基础上,证监会制定修订了10余项投资者保护专项法规文件,严格落实“零容忍”执法理念,不断增强市场各方参与者的诚信守法意识,资本市场正在形成“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惩戒”的法治供给闭环。
2018年1月颁布的《持股行权工作指引》和2021年颁布的《投资者保护机构业务工作指引》使持股行权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小投服中心共计持有4924家上市公司股票,共计行权3359场,累计行使股东权利4244次。
截至目前,我国个人投资者账户已超过2亿,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事关上亿家庭、数亿群众切身利益,是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年间,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状况出现质的改观,支持诉讼、先行赔付、代表人诉讼等多元行权维权机制落地实施,投资者维权的手段更为丰富,因违法违规受损的获赔额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投资者累计获赔超过100亿元。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连续两年提升,从2018年的第119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28位。
“为加强投资者保护工作专业性,中小投服中心自2016年组建公益律师团,目前已有公益律师194人,遍及全国36个监管辖区,为维权诉讼业务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投服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方位加强和改进证券监管执法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此后,证监会成立了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最高检驻证监会检察室正式挂牌,稽查执法部门从重从快查办了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典型案件,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判决生效。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顾功耘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落实“零容忍”角度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已经构建了民事追偿、行政处罚和刑事惩戒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证券违法追责体系,有力打击了资本市场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011年,证监会设立投资者保护局,统筹推动全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发布,构建了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2014年,中证中小投服中心成立。2019年3月,证监会成立投资者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2020年3月实施的新证券法,增设“投资者保护”专章,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核心目标,对长期以来投资者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了系统性规定。
文章来源:《资本市场》 网址: http://www.zbsczzs.cn/zonghexinwen/2022/0927/423.html